摘要:
佛教解釋疾病的形成也有它自己的一套理論,簡單來說,要能去除因為自身業障所造成的疾病,並且它無法用外科或者服藥的方法來治療,只能採用宗教的儀式如齋講、念咒等方式才能得到治療的效果。隨著人們日漸接受這種醫療方法,也對當時的社會造成影響,佛教醫療與傳統文化相衝擊,宗教生活也日漸符合當時的生活型態,相反,隨著宗教的發展也會改變社會的生活型態,形成此時期新的文化面貌。
佛教病因觀、治療方式與影響:以魏晉南北朝為中心的探討(一 )
劉家銘
前言
研究背景
在中古史的研究中,陳寅恪 先生認為民族和文化是魏晉南北朝歷史的重要課題,後來的研究者在依循著前人的觀點也作出了許多豐富的成果。在文化方面,此時期最令人感到興趣的是宗教問題,當西方的外來宗教不斷的滲透入當時的社會,佛教的思想與組織對當時的政治與社會造成多方面影響,這也是被廣範地注意與探討的課題。
隨著研究議題的深入以及新史料的出現[1],最近的研究者開始注意到用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用新的角度去探討當時宗教在社會的流傳情形以及文化的變遷。
隨著研究議題的深入以及新史料的出現[1],最近的研究者開始注意到用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用新的角度去探討當時宗教在社會的流傳情形以及文化的變遷。
此時代的歷史背景部分,從東漢滅亡到隋朝統一的這段時間,約有三百多年中國面臨著動蕩不安、兵荒馬亂的時代,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土地荒蕪,北方地廣人稀與人民輾轉遷徙,無法形成聚落從事生產,社會常在脫序與穩定的狀態中擺盪。
對當時統治者而言,要如何使動亂的社會重新復原,讓國家重新走向正軌,是當時執政者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在社會制度方面,我們也知道動亂已久的社會它本身的生產力無法應付日漸成長的人口,所以不同時代的統治者往往會針對不同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改革與土地措施,在魏武帝時的屯田制、西晉初的占田制、和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無非是想讓土地重新獲得合理的分配,進一步使農業恢復生產,才能使社會秩序重新獲得穩定。
以北魏的情形來說,對當時的統治者而言,欲統治如此資源分配不均的社會,就要用行政的手段,使社會資源分配合理,進一步使農業生產恢復,才能使社會秩序安定、國家穩定。
對當時統治者而言,要如何使動亂的社會重新復原,讓國家重新走向正軌,是當時執政者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在社會制度方面,我們也知道動亂已久的社會它本身的生產力無法應付日漸成長的人口,所以不同時代的統治者往往會針對不同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改革與土地措施,在魏武帝時的屯田制、西晉初的占田制、和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無非是想讓土地重新獲得合理的分配,進一步使農業恢復生產,才能使社會秩序重新獲得穩定。
以北魏的情形來說,對當時的統治者而言,欲統治如此資源分配不均的社會,就要用行政的手段,使社會資源分配合理,進一步使農業生產恢復,才能使社會秩序安定、國家穩定。
在漢代時的醫學情形,當時人普遍求助巫觋的方式,希望能透過超自然的力量解決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呂理政研究提到,在商周時,巫術呈現其宇宙觀,人與天地可藉巫師以儀式相溝通,達成人對天祈求的願望。[2]在醫療情況方面,漢朝之時,人們所使用的除了傳統中醫的治療方式之外,另外,還普遍地採用巫覡所使用的治療方法,使病患的身體得以康復。
在西元五世紀至六世紀的時後,是一變亂紛乘、社會動盪的時代,當社會處於戰爭的狀態就不免造成人口大量的傷亡,傳統的醫療體系或許無法應付當時社會的需求,特別是當時出現過幾次大的疫病,當人們面對未知的疾病,或者是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的疾病時,會因為這種未知的疾病產生恐懼,把它想像成死神來臨,使人們較容易尋找其它的醫療方式。
在西元五世紀至六世紀的時後,是一變亂紛乘、社會動盪的時代,當社會處於戰爭的狀態就不免造成人口大量的傷亡,傳統的醫療體系或許無法應付當時社會的需求,特別是當時出現過幾次大的疫病,當人們面對未知的疾病,或者是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的疾病時,會因為這種未知的疾病產生恐懼,把它想像成死神來臨,使人們較容易尋找其它的醫療方式。
約在六朝時,佛教也出現了屬於自己理論體系的醫療概念,也有從事醫病治人的「僧醫」出現,一方面有它的時代背景,一方面也是因為宗教上支持僧人行醫濟世。
佛教解釋疾病的形成也有它自己的一套理論,簡單來說,要能去除因為自身業障所造成的疾病,並且它無法用外科或者服藥的方法來治療,只能採用宗教的儀式如齋講、念咒等方式才能得到治療的效果。隨著人們日漸接受這種醫療方法,也對當時的社會造成影響,佛教醫療與傳統文化相衝擊,宗教生活也日漸符合當時的生活型態,相反,隨著宗教的發展也會改變社會的生活型態,形成此時期新的文化面貌。
佛教解釋疾病的形成也有它自己的一套理論,簡單來說,要能去除因為自身業障所造成的疾病,並且它無法用外科或者服藥的方法來治療,只能採用宗教的儀式如齋講、念咒等方式才能得到治療的效果。隨著人們日漸接受這種醫療方法,也對當時的社會造成影響,佛教醫療與傳統文化相衝擊,宗教生活也日漸符合當時的生活型態,相反,隨著宗教的發展也會改變社會的生活型態,形成此時期新的文化面貌。
研究回顧與問題意識
在丁敏〈方外的世界—佛教的宗教與社會活動〉一文中,著重探討社會福利事業的功能,北朝時成立了「養病坊」,以及再南朝慧遠時於揚州設立「大藥藏」以救濟百姓。[3]
在薛公忱主編,《儒佛道與中醫藥學》,提到來華僧人大多懂符咒之術,此外,在佛教方藥學方面,其特點是用藥的同時配有佛家咒語。[4]另外,作者提到僧醫形成的原因,佛教廣泛傳播奠定社會基礎,和統治者的容忍與利用,以及中醫藥學的完善,提供僧醫技術支持。[5]
再者,在范家偉的《晉隋佛教疾疫觀》[6]一文中,欲探討佛教的疾疫觀與治療方法,此文章認為印度治療方法是由僧人帶入中國,佛教疾病觀念影響中國甚大,也起到了社會救濟功能。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各種印度醫學觀念也傳入中國,引起廣泛影響。
在探索禁咒起源方面,作者認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的《阿闥婆吠陀》一書中,其書把咒術分為十類,第一類就是除病咒之。印度醫學除使用藥物以外,亦有禁咒療法。他研究認為佛教使用類似民間傳統使用的禁咒法,與民間信仰互相配合。
在薛公忱主編,《儒佛道與中醫藥學》,提到來華僧人大多懂符咒之術,此外,在佛教方藥學方面,其特點是用藥的同時配有佛家咒語。[4]另外,作者提到僧醫形成的原因,佛教廣泛傳播奠定社會基礎,和統治者的容忍與利用,以及中醫藥學的完善,提供僧醫技術支持。[5]
再者,在范家偉的《晉隋佛教疾疫觀》[6]一文中,欲探討佛教的疾疫觀與治療方法,此文章認為印度治療方法是由僧人帶入中國,佛教疾病觀念影響中國甚大,也起到了社會救濟功能。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各種印度醫學觀念也傳入中國,引起廣泛影響。
在探索禁咒起源方面,作者認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的《阿闥婆吠陀》一書中,其書把咒術分為十類,第一類就是除病咒之。印度醫學除使用藥物以外,亦有禁咒療法。他研究認為佛教使用類似民間傳統使用的禁咒法,與民間信仰互相配合。
在佛教與醫學方面,在川田洋一的《佛法與醫學》中,因為他本身是一位醫生且修習佛法,所以對於病因與治療方式能說明清楚,較遺憾的是缺他乏從歷史脈絡的中,舉出實例來說明從前的治療情形。
全漢昇在其〈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業〉一文中提到,佛教為了發揚「利人」的精神,對於醫學研究精深,並且由佛教徒治病的情形,可以看出寺院對於醫學的注重,佛教徒不向患者收取診金,並且設立養病坊收容病人。[7]在全漢昇的研究之中,論述重點放在寺院把治病作為慈善事業,所以沒有探討到佛教病因觀。
全漢昇在其〈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業〉一文中提到,佛教為了發揚「利人」的精神,對於醫學研究精深,並且由佛教徒治病的情形,可以看出寺院對於醫學的注重,佛教徒不向患者收取診金,並且設立養病坊收容病人。[7]在全漢昇的研究之中,論述重點放在寺院把治病作為慈善事業,所以沒有探討到佛教病因觀。
本篇文章所要探的的是,就佛教病因觀方面,除了要探討它的理論基礎以外,可以進一步去探討當時的佛教徒如何把宗教思想傳遞給百姓?看到當時百姓生活如何受到宗教行為的影響?
此外,在僧醫形成的原因方面,除了上述佛經鼓勵、統治者的容忍與利用、以及中醫藥學完善提供僧人技術支持之外,僧醫的治療方式被百姓所接受除了上述的幾個原因,是否還與傳統文化內涵的影響有關?
再者,要探討佛教醫療的具體情形,當時僧醫使用何種治療方式?是否與道教和民間宗教有關聯?在文章最後,要探討佛教醫療在當時的社會造成何種影響,當時人對佛教醫療有何反應,而佛教徒在面對當時人的質疑時,是如何處理此矛盾?
此外,在僧醫形成的原因方面,除了上述佛經鼓勵、統治者的容忍與利用、以及中醫藥學完善提供僧人技術支持之外,僧醫的治療方式被百姓所接受除了上述的幾個原因,是否還與傳統文化內涵的影響有關?
再者,要探討佛教醫療的具體情形,當時僧醫使用何種治療方式?是否與道教和民間宗教有關聯?在文章最後,要探討佛教醫療在當時的社會造成何種影響,當時人對佛教醫療有何反應,而佛教徒在面對當時人的質疑時,是如何處理此矛盾?
資料方法
再者,以對佛教社會福利事業與醫療情形的研究有,日本學者道端良秀的〈中國佛教與社會福利事業〉,在本書中他提到佛教醫療的病因觀,以及治療方法,受佛教的教義影響所產生的社會福利事業。
在佛教傳佈方面,湯用彤在《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提到,「高僧傳詳術澄術之神異,又記其立寺八百九十三所,雖不盡可信,然佛教之傳播民間,報應之外,必亦藉方術以推進,此大法之所以興起於魏晉,原因之一也。」[12],方術與因果報應的觀念都是有利於佛教傳佈的原因之一。
在佛教傳佈方面,湯用彤在《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提到,「高僧傳詳術澄術之神異,又記其立寺八百九十三所,雖不盡可信,然佛教之傳播民間,報應之外,必亦藉方術以推進,此大法之所以興起於魏晉,原因之一也。」[12],方術與因果報應的觀念都是有利於佛教傳佈的原因之一。
在佛教醫療對於中國醫學體系的影響方面,范家偉的研究中探討佛道兩教影響禁咒法地位,被醫家接受,成為唐代太醫署教授的專門科目。咒禁經過佛道的影響「禁咒宗教化」,並提昇咒禁在醫療上的地位。佛道並且形成醫療機構。[13]。
在醫者的角色方面,金士起,〈古代醫者的角色-兼論其身份與地位〉,提到醫學是文化的一種,當然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和人類生活的改進。,研究取徑上,他嘗試透過古代醫者服事的人群類別、職任的特性及社會人群醫療行為的一般情況,推敲他們在社會整體醫療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經由古代人群對醫者之評價,以及醫者之自我期望,考察其身份、地位。[14]可以藉由醫生與患者的互動來探討僧人在當時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與當時代的人作互動。
在醫者的角色方面,金士起,〈古代醫者的角色-兼論其身份與地位〉,提到醫學是文化的一種,當然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和人類生活的改進。,研究取徑上,他嘗試透過古代醫者服事的人群類別、職任的特性及社會人群醫療行為的一般情況,推敲他們在社會整體醫療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經由古代人群對醫者之評價,以及醫者之自我期望,考察其身份、地位。[14]可以藉由醫生與患者的互動來探討僧人在當時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與當時代的人作互動。
在宗教與治療情形的歷史事實論述之中,除了翻閱史書的資料(包括《宋書》、《北史》、《南史》、《舊唐書》、《新唐書》等著作),也必須翻查當時代的相關作品,必須從當時代的其它著作中搜集資料,如《六祖壇經》、《廣弘明集》、《法苑珠林》、《高僧傳》等資料。
如果說當時佛法的東傳使得當時社會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就得由宗教思想的脈絡中去理解,當時普遍流傳的佛經為那些經書,這就有賴於一些學者如陳垣先生的《中國佛教史籍概述》對於佛經的介紹中來了解。
由於現在的宗教團體對於佛典數位化的努力[15],對研究提供了不少方便。此外須附帶一提的是,由於佛教的治療情形的記載不多,大部分是宗教人士的所流傳下來的資料,正史中的記載僅佔少部分,所以在治療情形方面希望夠能做到對於史料的批判與分析。
如果說當時佛法的東傳使得當時社會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就得由宗教思想的脈絡中去理解,當時普遍流傳的佛經為那些經書,這就有賴於一些學者如陳垣先生的《中國佛教史籍概述》對於佛經的介紹中來了解。
由於現在的宗教團體對於佛典數位化的努力[15],對研究提供了不少方便。此外須附帶一提的是,由於佛教的治療情形的記載不多,大部分是宗教人士的所流傳下來的資料,正史中的記載僅佔少部分,所以在治療情形方面希望夠能做到對於史料的批判與分析。
預期成果
本文欲從佛教的醫療觀念與治療情形以瞭解佛教對當時代的影響,由此面向探討當時人們的生活情形。除此之外,藉由其它學科的幫助,分析佛教文化對於當時的社會造成何種影響,當時的民間信仰與其他文化是否會排斥佛教的治療方法,面對這種質疑佛教徒如何做出回應。而這一互相衝突與協調的過程是否也改變佛教的內涵,上述的問題都值得加以深入探討,並藉由本文的論述得到符合歷史事實解答。
對於這一歷史作一整理和描述也使自己有一反省,不使用現代的科學觀念與價值觀念看代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進一步深入探討可瞭解佛教傳佈的另一面向,我們從較寬廣的視野來看,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基於一件歷史事實的存在必有其意義與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下您的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