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次第定:
包含色界四禪定、無色界四禪定、滅盡定(滅受想定),滅受想定是屬於法界,因為三界中間欲界是沒有禪定的,欲界的最高修養是以三昧,禪那的部分,禪定是色界開始起才有。
完成無色界修養,於智慧而言已經出離三界,進入到滅受想。九次第定就是修行的次第,色界有四禪定的次第,無色界也有四禪定的次第,到了滅盡定就是完成式。
色界四禪定
初禪定:
提高修養後住於一心,有四個步驟覺、觀、喜、樂。
覺,如轉煩惱為菩提,體會、感受、發現到一些甚麼。
觀,是禪那的觀法,先去察覺原來你所覺的,如知道錢財與名位的價值在哪裡,是在對自己與別人的饒益功德,這才是觀法的起步。觀法而產生歡喜心不表示有所成就,只是情感的變化,不是究竟。
喜,是初發意,是感性、理性的,並不一定自在。
樂,是以法樂而言,於喜樂不計較、分別、執著,是一種自在清靜的,個人能體會到還要能做到,最後住於一心是法樂的一心。以初禪而言,是進入法的執著。
二禪定:
要回返到現實,把原有的法樂從你的內心去清靜他,這種清靜叫內淨,無分別智就是內淨,依於你所知的不起分別了,把原有於法樂的分別,於內在的意可以靜下來,意不起分別。
二禪是有了法的一種知見上的認知,完成的內淨所生起的歡喜還是有所分別。
二禪是有了法的一種知見上的認知,完成的內淨所生起的歡喜還是有所分別。
三禪定:
三禪的四階段是捨、念、慧、樂。頭一個開始就是捨,不是捨棄是付出或者放捨,不是捨棄身口意,這裡是捨自己的分別、計較、執著,要進入到念,就是真正全部整體的我,談捨是要捨我,於身口意的捨還要於心念的清淨。
心念不能捨,唯有心念的調裡與修養才能得到智慧。
慧不是般若,是於善裡面去提升,於你的心念把那一些境界提升了,把不好的慢慢捨棄遠離,好的要越來越好。
這種法樂的修養還是停留在住於法樂一心,於我們的身口意與意念都能做的了主。心念是談我們五蘊的調理,
四禪定:
四禪談不苦不樂,真正能達到捨,就不以苦樂影響自我,能捨苦樂才能不苦不樂。
要清淨,身口意清淨、五蘊清淨、整個我清淨、法樂也要清淨,煩惱障所知障沒有了才是清淨,這個捨是一個出離的狀態。
以聲聞乘來說,色界四定最後不苦不樂、捨、清淨,就是羅漢境界,等於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到阿羅漢。
目錄:白雲老禪師 系列課程
要清淨,身口意清淨、五蘊清淨、整個我清淨、法樂也要清淨,煩惱障所知障沒有了才是清淨,這個捨是一個出離的狀態。
以聲聞乘來說,色界四定最後不苦不樂、捨、清淨,就是羅漢境界,等於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到阿羅漢。
目錄:白雲老禪師 系列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下您的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