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2014 退休金制度 相關 評論

2014 退休金制度 相關 評論


楊志良:可恥與可惡

依現行法規規定,只要擁有0.1公頃農地(約一分地,300)或租賃0.2公頃農地,實際農作90天以上(誰來查?),年銷售農產品30600元以上(找張收據還不容易?)就可擁有農民身分、參加農保。當了農民,健保費每月只要299元,參加農保達6個月且年滿65歲以上者,每月可領7000元老農津貼。農地不想種,就讓它休耕,每分地每期稻作可領休耕補助4500元,二期就是9000元。擁有農地不耕種,既不需出力,又可以領錢,因此全台有20萬公頃的休耕農地,有位休耕大戶五年領取休耕補助千萬元。2014年農委會預算共1240億,休耕補助就花去百億,福利支出(老農津貼為主)更高達494億,占總農委會預算的40%,而真正對農畜牧業發展有益的輔導,卻只有76(6%)的預算。
 
   
有閒錢買農地的假農民,當然不會滿足於只買一分地。2000年農發條例修正後,0.25公頃(二分半地)以上的農地才可以蓋農舍,但是對2000年之前即持有農地的老農,並無此規定,於是許多仲介、建商鑽法律漏洞,專找不受此限制的老農,先申請建照,建造一、二坪(農地十分之一)的「狗籠農舍」,等使用執照到手,有水、有電之後,再找買主擴建。於是現在所謂「農舍」者,已變成鄉間別墅的代名詞。

台灣曾經歷過一段以農業培養工業的時期,當時政府將糧價壓低,低於國際價格,又把肥料價格抬高,高於國際價格,並規定肥料不能用現金購買,只能以穀物換取,農民等於被兩頭壓榨。此舉用意是米價低,一般人的工資也就隨之被壓低,有利資本家發展工業,才有日後台灣的經濟起飛;同時政府掌握充足米糧,軍、公、教發配給米,雖然薪水低,但至少大家都有飯吃,有利「統治」及安定社會。在此背景下,當時的農民犧牲的確甚大,今日他們成了正牌老農,領老農津貼不但不為過,政府且應加碼提供更多如長期照護等福利措施。這麼做的錢從哪裡來?那些被假農民「詐騙」走的各式津貼就綽綽有餘了,剩餘的錢還可用來獎助有志「小地主,大佃農」的年輕創業農民。

 

楊志良:左或右,哪種政府最適?



資本注意的弊端,馬克思早已指證歷歷。資本主義不只高度剝奪及奴役勞工,同時也嚴重破壞環境與生態,更嚴重的是雖然總體財富增加,但帶給社會的整體效用(福祉)反而減少。因為客觀上,富人及窮人的一百元,價值是一樣的,可以買到相同的東西,但實際的效用卻完全不同。對像王永慶、郭台銘這樣的大富豪,不要說是一百元,就是百萬、千萬,也是完全無感;可是對四口共吃一碗泡麵的家庭,一百元可以是好幾頓的餐費。因此,同樣的財富,若集中在一個人,其效用最少,平均分配給每個人,效用才能極大化。這也是每次馬總統自得其樂的宣稱經濟成長了多少,或服貿會讓經濟大餅如何成長之時,總是噓聲不斷的原因。餅是大了,但多數人卻分到的卻更小了。
 
   
過度偏右或偏左都不行,那該怎麼辦?世界各民主國家的實證資料顯示,稅收占GDP 40%左右的國家,失業率較低、經濟成長較穩定,人民最幸福快樂。也就是說,人民願意將全國40%的生產,交由政府以社會主義的方式,重新分配在教育、居住、健康、幫助家庭及弱勢,以及國家安全上,且仍然讓特別努力的人保有相當財富的國家,最為幸福。這樣的國家,必然政策公開透明、各界積極參與、行政效率高。
 
另一方面,為增進經濟發展,在生產上則採行開放的市場經濟,自由競爭,把餅做大。這種生產採市場經濟,分配採社會主義,形成完美組合的幸福國家,可以北歐五國為代表。
 
   
台灣民主化後的三任總統,政績均乏善可陳,但以馬總統任內降稅最多、公債發行最多、炒房炒股最盛、財富集中最烈,稅收占GDP12%,在所有先進國家中最低。財政上真是鼻屎大的國家,沒有足夠經費以提升教育、照顧家庭、投資基礎建設,貪腐弊端又連環發生。歷史恐將證明,馬總統不但任用了一批完全不懂經濟學的財經專家,也是個敗壞台灣的爛總統。本人在離開政府前,以
「廉能施政,合理漲價,公平加稅,照顧弱勢」面陳總統,然觀今日情勢令昔日因反貪腐而支持自恃清廉的馬英九者不勝唏噓。


李柏鋒「養兒防老」新解:上一代的退休金,兒女負責繳

龐氏騙局(Ponzi scheme)的定義其實很簡單,加入的人要先繳一筆錢,而吸引會員的誘因大多是比起市場上其他投資更好的報酬。例如每個人繳一萬,每個月可以領回一千,算一算年報酬有120%呢!不過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所以一開始也只有膽子大的人敢小額嘗試。
所以這個系統的瓶頸,就是當新加入的資金,已經不夠去配息給舊會員的時候,系統就崩潰了。只要一次「違約」,就不會有新會員敢繼續加入,連同舊會員也都會全部要求解約趕快把錢拿回來。
目前政府所開辦的一些福利制度,其實就非常像是龐氏騙局,同樣也是拿新繳的錢去給付給之前的會員,並且政府給這個現象一個名詞叫做「世代互助」。也就是說,可能爸爸已經退休了,正在領勞保年金;兒子則正在工作,繳納勞保費。上一代所領的給付,其實是下一代的負擔。
就以勞保收支數據來看,民國100年保費收入是2,276億元,給付支出則是1,370億元,結餘還有906億元,所以目前的勞保財務的確算是安全的,勞保基金的總額也還能持續增加。還記得嗎?龐氏騙局一開始也是這種情況,看起來一切都很安全。
然而,台灣的人口正在老化,這並不是新聞,但其實真的瞭解這句話的嚴重性的人卻又很少。根據經建會的資料,台灣的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已經在2012年達到最高峰,有1,730萬人,而這時候的扶養比也最低,每100人扶養35人。之後就直線上升,到2030年將超過50人,所增加的扶養人口大多是退休的老年人口,而不是兒童。

所以我們剛剛所看到的勞保保費收入多於支出的情況,其實也只能撐到2017年而已。根據勞保局的精算推測,「最理想的狀態」是到了2018年,勞保的保費收入預計會有3,034億,但是給付支出將會高達3,405億,從這一年起勞保基金將開始入不敷出,而這時候整個基金的結餘預計還有8,631億。到了2025年,整個基金的資產將會轉為負值,也就是俗稱的:勞保破產。

目錄:時事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下您的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