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淨土宗傳布年表(上)

淨土宗傳布年表()


B.C.566-486 印度釋迦世尊在世年代(眾聖點記)。

466-386
印度釋迦世尊在世年代(宇井伯壽氏說)。

274-235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向世界各地,派遣正法使者,傳播佛教的時代

139-126
漢武帝派張騫(─114)出使西域,打開東西之間的陸上交通。

2
(前漢元壽元年)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於博士弟子景盧。

A.C.65 609歲)(後漢永平八年)楚王英,在此時信奉佛教。

67
611歲)(後漢永平十年)因為明帝求法,傳來佛法。佛教由迦葉摩騰、竺法蘭始傳中國

140-170
貴霜王國的迦彌色迦王,出現在印度及中亞細亞,興隆佛教,因此而有好多西域僧侶,來到中國,佛教遂得日漸流行。

147
(後漢建和元年)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至洛陽。

150
(後漢和平元年)月氏沙門,支婁迦讖到洛陽。

150-250
印度龍樹出世,建立實相論的教學。

170-270 提婆出現於印度。

179 東漢光和二年,支婁迦讖譯出《般舟三昧經》,為中國淨土宗經典傳譯之始;繼譯號稱“淨宗第一經”的《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三國

247 (吳赤烏十年)康居人康僧會(─280),由海路到建業

250
(魏嘉平二年)中印度曇柯迦羅,來洛陽。

252
年(878 (曹魏嘉平四年)印度沙門康僧鎧譯出《無量壽經》。一說308年竺法護譯出。
     
258 曹魏甘露三年,白延開始譯經,《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為師所譯。
260 (魏甘露五年)朱士行到西域於闐求梵本。

西晉

265 (晉泰始元年)竺法護(─308)來長安,翻譯大乘經典。

265274 晉武之世,《法苑珠林》卷四十二記載之信仰彌陀淨土,求生極樂世界者闕公則往生。此為我國現存文獻中,有關彌陀淨土信仰的最早記載。       

286 太康六年,竺法護譯《正法華經》問世,自此國人始知有觀世音菩薩,並有靈驗之說,是為我國有觀世音菩薩信仰之始。

東晉

310 (晉永嘉四年)西域僧佛圖澄(232-348)到洛陽。

310-390
無著出世於印度,建立緣起論的教學。

320-400
世親出現於印度。

323-325
(東晉太寧年間)東晉國內,公許漢人出家。

334878歲)(晉成帝鹹和九年)淨土宗初祖慧遠出生

335
(後趙建武元年)石虎公許後趙國內的漢人出家。

340
(東晉咸康六年)東晉發生沙門可否禮敬王者的問題。

351
(前秦皇始元年)佛圖澄門下的僧朗,入泰山。

366 (前秦建元二年)沙門樂僔,於敦煌鳴沙山,開石窟。

385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彌天釋道安七十二歲,寂於長安。

398
(北魏天興元年)在北魏的代郡,建五級佛塔寺。

401-413
(後秦弘始三至十五年)鳩摩羅什來長安,譯出大乘經論,傳來實相論教學。

402
946歲)(東晉元興元年)竺法曠大師卒。師生前以《無量壽經》為淨土之因,有眾則講,獨處則誦。師之講《無量壽經》為中國講解彌陀淨土經典之濫觴;七月,慧遠大師集慧永、慧持、劉遺民、宗炳等一百二十三人於般若台精舍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結白蓮社,共期西方,首創漢地佛教淨土信仰,開結社共修之端;弘始四年,鳩摩羅什法師應姚興請,至長安入住逍遙園西明閣,待以國師之禮,開始譯經。首先譯出的是淨土基本經典《佛說阿彌陀經》,繼譯《十住毗婆沙論》等。

408-429 (後秦弘始十年至宋元嘉九年)北印度的佛陀跋陀羅(覺賢)在長安及建康,譯出《泥洹經》等大乘佛典。

412 956歲)(晉安帝義熙八年)《易行品》由鳩摩羅什譯出。

412-433
(北涼玄始元年至義和六年)曇無讖來姑臧,譯出《涅槃經》等經。

414
(東晉義熙十年)法顯遊學印度,前後十五年,後著《歷遊天竺記傳》。

416960歲)(晉安帝義熙十二年)八月,慧遠往生(八三歲)(一說四一五、四一七)。

419 元熙元年,北涼曇無讖三藏法師譯出《悲華經》。二月,竺法力三藏法師譯出《無量壽至真等正覺經》,此經為《無量壽經》之異譯本,今已佚。

南北朝

424年(968歲) (宋文帝元嘉元年)畺良耶舍三藏法師來我國,住南京鐘山道林精舍,譯出《觀無量壽佛經》。

435-468 (宋元嘉十二年至秦始四年)中印度的求那跋陀羅,由海路來到建康,譯出《勝鬘經》等。

444-446
990歲) (北魏太平真君五至七年)三月,北魏詔令諸州厲行廢佛政策,是為三武一宗的第一次法難,盡誅長安沙門,破壞一切經典圖像,北魏佛教遂遭毀滅。

446996歲) (宋文帝元嘉二九年)北魏太武帝被弒而亡。十二月,北魏文成帝詔令復興佛教

453 元嘉末年,天竺三藏法師求那跋陀羅譯《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

454 (北魏興光元年)隨著北魏佛教的復興,僧統曇曜,著手開鑿雲崗的五大石佛。

467
(北魏皇興元年)於北魏平城永寧寺,建成七級浮圖。

472 延興二年,中國淨土宗發祥地和主要道場玄中寺,建於山西交城縣石壁山中。後又被日本淨土宗奉為祖庭。

476
(北魏承明元年)以北魏涼州的軍戶三百戶,為僧祇戶。

476
年(1020歲) 延興六年,我國淨土祖師曇鸞大師,生於山西雁門。

493
(北魏大和七年)制定僧制四十七條,經營新都洛陽,不久,開鑿龍門石窟。

504-549 (梁天監三年以後)梁武帝開始奉佛的大業。

508
(北魏永平元年)北印度的菩提流支來洛陽,譯出無著及世親的淨土和《十地經論》等。

516
(北魏熙平元年)洛陽永寧寺建九層塔。

517
(梁天監十六年)梁僧祐律師,完成《出三藏記集》。

518
(北魏神龜元年)北魏於其天下諸郡,建立五級佛塔。

519
(梁天監十八年)梁慧皎,完成《高僧傳》之撰著。

521
(北魏正光二年)法雲及惠生,攜梵本歸至洛陽。

5231067歲)(梁武帝普通四年)淨影寺慧遠出生

5291073歲)(梁武帝中大通元年)《往生論》由菩提流支譯出。
曇鸞遇菩提流支於洛陽,並撰《往生論註》,闡釋他力淨土教,為淨土宗之開宗奠基。若曇鸞不遇流支,則無道綽、善導,頂禮菩提流支,頂禮曇鸞大師。

530-561
印度的護法(Dharmapāla)出現於世。

538
1082歲)(梁大同四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設盂蘭盆齋。此年的日本,始從百濟國,接受佛像經卷。天臺宗智顗出生

548-569
(梁太清二年至陳大建元年)西印度的真諦,由海路至建康,傳譯無著及世親的《攝大乘論釋》等。549三論宗吉藏(嘉祥)出生。

5541098歲)(梁元帝承聖三年)曇鸞往生(七九歲,北齊天保五年)。
一說東魏興和四年(542)。

552
(北齊天保二年)過了佛滅一千五百年,進入末法時的第一年。

556-589
(北齊天保七年以後)那連提耶舍至鄴,譯出《大集月藏經》等。

5621106歲)(陳文帝天喜三年)淨宗祖師道綽出生於並州汶水(山西省文縣)或謂並州晉陽(北齊武成帝河清元年)。
距曇鸞往生八年。

574-577 (北周建德三至六年)五月,北周武帝廢止佛道二教,損毀經像,盡迫僧道還俗,遍及華北一帶。是為 武一宗的第二次法難578年,武帝崩(三六歲)。580年,北周復興佛道二教。


581 (隋開皇元年)文帝建立隋朝,於長安建大興善寺,天下四十五州各建佛寺,著手復興佛教。

5921136歲)(開皇十二年)淨影寺慧遠寂(七六歲)。

597 開皇十七年十月,智者大師寂于石城大佛前。大師融合南北佛教,倡止觀並重等義創立天臺宗,其著作《淨土十疑論》,示欣厭二義,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為後來天臺宗學人“教宗天臺,行歸淨土”作出表率。大師之留世淨土著作尚有《觀無量壽佛經疏》、《阿彌陀經義記》、《五方便念佛門》等。

589
(隋開皇九年)三階教的信行,入長安的真寂寺。靈裕(─605 開鑿寶山石窟,刻石經。

592
(隋開皇十二年)文帝勅選天下名僧為五眾及二十五眾。淨影寺慧 遠七十歲入寂。

594
(隋開皇十四年)《法經》等的眾經目錄完成。三階教的信行五十 五歲示寂。

597
(隋開皇十七年)費長房的《歷代三寶紀》完成。智顗寂於天臺山。

600
(隋開皇二十年)吉藏受晉王廣之召,入揚州的慧日道場。日本首次遣使入隋。玄奘出生(一說六○二)。

601-604
(隋仁壽元年至四年)文帝於天下一一三州,造立佛舍利塔。604年四月,日本聖德太子發布十七條憲法,其中規定禮敬三寶

605
(隋大業元年)靜琬(─639)於房山開始《大藏經》的石刻。

607 1151)(隋大業三年)一月,敕令諸州請度僧千人。日本第二次遣隋使中,有僧數十人來華

609
(隋大業五年)道綽詣並州玄中寺,歸心於淨土教時年四十八歲,曇鸞滅後六十九年,成為曇鸞滅後弟子

613年(1157 隋大業九年,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姓朱,誕生于山東臨淄(新修往生傳,佛祖統紀二八),一說安徽泗州(瑞應刪傳)。



618 (唐武德元年)高祖設無遮大會於太極殿,七日行道。

623
1167 (唐武德六年)三論宗的嘉祥吉藏七十五歲入寂。大師留世淨土經典注疏有《無量壽經義疏》、《觀無量壽佛經義疏》等。善導大師於諸城縣依明勝法師出家,學《維摩經》、《法華經》

626 (唐武德九年)由於佛道二教的論爭,下達沙汰之詔,京留三寺二觀,諸州各留一寺一觀,置僧千人,餘皆廢除或令還俗。

628
(唐貞觀二年)太宗為戰死者於京城諸寺,七日行道。

6301174)(唐貞觀四年善導大師見極樂變相圖,深受感動,發願生心。八月,日本首次遣使入唐。

635
(唐貞觀九年)相部律宗的法礪,六十七歲示寂。善導大師周遊寰宇,求訪道津。前往玄中寺,師事道綽禪師,受淨土教

634 貞觀八年十月,專修十六妙觀的智琰法師寂于蘇州。師生前曾每月集善侶五百人至寺念佛,一生講《觀無量壽佛經》達百餘遍。       

641 貞觀十五年,善導至河西(今甘肅武威一帶),聽道綽大師講經弘揚淨土法門。後返京師,寫《彌陀經》,畫淨土變相于寺院,時人爭相仿效。

645
(唐貞觀十九年)玄奘(600-664)遊學印度十七年後回國,著了 《大唐西域記》。淨土教的道綽八十四歲,於是年往生。
貞觀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淨土宗高僧道綽(562—645)大師預知時至,別僧俗圓寂于玄中寺。有《安樂集》等著作傳世。善導大師從玄中寺返終南山悟真寺,嚴持戒律,一心念佛(一說二八歲時)。當時亦於國際都市之長安光明寺、慈恩寺、實際寺等熱烈教化,書寫《阿彌陀經》贈與信眾,其數十萬,信者不計其數。

667
(唐乾封二年)南山律宗的道宣七十二歲入寂。

671-695
(唐鹹亨二年至嗣聖十二年)義淨(635-713)泛南海赴印度,遊 歷二十五年之後,是年帶了許多梵本,回到洛陽。

675
(唐上元二年)禪宗的五祖弘忍寂。
6761220歲)(唐高宗儀鳳元年)善導大師於長安熱心教化之餘,撰著《五部九卷》並《彌陀經義》等淨宗寶典。

681
(唐永隆二年)淨土教的善導六十九歲往生。大師主要留世著作有《觀經四帖疏》及《往生禮贊》等。寂後弟子懷惲于長安神禾原建塔以祀。

682
(唐永淳元年)大慈恩寺的窺基五十一歲入寂。師之淨土論著有《彌陀經疏》、《阿彌陀經通贊疏》、《西方要訣釋疑通規》等,流傳至今。

689 1220歲)武則天永昌元年善導大師圓寂後,唐高宗和武則天為紀念大師偉業,乃敕門弟懷惲於長安鳳城之南神禾原建立大師崇靈塔十三層,並建造香積寺,殿堂崢嶸,雄偉壯觀

690
(唐天授元年)武周革命。於兩京及天下諸州,建大雲寺。

693
(唐長壽二年)印度的菩提流支來華,在帝都的佛授記寺等處,譯 出《寶雨經》及《大寶積經》等大乘經典。

695
(唐天冊萬歲元年)明佺等完成《大週刊定眾經目錄》。

697
(唐聖曆元年)東塔律宗的懷素示寂。

699 (唐聖曆二年)實叉難陀於洛陽大遍空寺,譯出《華嚴經》八十卷。

702-719
(長安二年至開元七年)慧日(680-748)由海路赴印度,經歷十 八年後,回到長安,受慈湣三藏之號。

705
(唐神龍元年)天下諸州造中興寺,後改名龍興寺。

706
(唐神龍二年)北宋禪的神秀,以百餘歲的世壽示寂。
     
712 (唐先天元年)華嚴宗的法藏七十歲,寂於大薦福寺。
太極元年,淨土宗三祖承遠大師誕生于綿州綿竹(今屬四川)

716
(唐開元四年)印度那爛陀寺的善無畏(637-735)來長安。

717
(唐開元五年)日本的玄昉,自唐返日,帶去經論甚多。

720
(唐開元八年)印度那爛陀寺的金剛智(671-741)到長安。

730
(唐開元十八年)智昇著《開元釋教錄》。

7331277 (唐開元二十一年)大師著《往生禮讚》傳入日本。

738
(唐開元二十六年)勅天下諸郡,於龍興寺之外,建開元寺觀。

739
(唐開元二十七年)勅天下僧,國忌之期於龍興寺觀行道;千秋節 三元日則於開元寺觀行道。

742 天寶元年六月十三日,著名的金台接引往生淨土之僧,懷玉禪師寂于臨海湧泉寺。 

7441288 (唐天寶三年)大師著《觀經四帖疏》於此年已在日本傳寫,可知此《疏》早已傳入日本
   
747
(唐天寶六年)由尚書祠部發給度牒,作為正式僧尼的證件。

748 天寶七年,淨土宗高僧慈湣三藏慧日大師圓寂于洛陽罔極寺。大師主張禪、教、律、淨四行並修而著重於淨土,此說與慧遠、善導兩系並列,稱為慈湣派。

760
(唐上元元年)荷澤之神會入寂。

769 大曆四年,淨土宗四祖法照大師于衡州湖東寺,開五會念佛道場

774
(唐大曆九年)密教之不空七十歲入寂。

782 (唐建中三年)天臺宗的荊溪湛然寂,世壽七十二歲。

784 興元元年,迎法照大師入禁中教宮人念佛,並及五會念佛

794 貞元十年,淨土宗五祖少康大師,于烏龍山建淨土道場。築壇三級,聚集大眾午夜行道唱贊,所化三千許人,人稱後善導

798
(唐貞元十四年)般若譯出《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卷。

799
(唐貞元十五年)圓照的《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完成。

802 貞元十八年七月,淨土宗三祖承遠(712802)大師別諸弟子,以九十一歲高夀而卒

805 貞元二十一年十月初三日,淨土宗五祖少康大師說偈、放光而寂于烏龍山。塔於台岩

814
(唐元和九年)百丈山的懷海寂,壽九十五歲。

819
(唐元和十四年)鳳翔法門寺的佛舍利供養於宮中;韓退之上奏 〈論佛骨表〉。

821
(唐長慶元年)淨土教的法照寂

839
1383)(唐開成四年)華嚴宗的清涼澄觀寂,壽百零二歲。大師于其所著《華嚴經疏·入法界品》中,歸納念佛不出五門,約華嚴明念佛之理。善導大師著《觀念法門》、《法事讚》、《般舟讚》傳入日本。

841
(唐會昌元年)華嚴宗的宗密寂,壽六十二歲。

840 開成五年,淨土念佛會社“九品往生社”成立於會稽郡余姚平原精舍,與會者有元英法師等1250人。

842-845
(唐會昌二至五年)唐武宗廢佛毀釋,是為三武一宗的第三次法難寺皆廢棄,逼令僧尼還俗,佛像、鐘、磬,改鑄錢幣或農具,史稱「會昌法難」,為四大法難中最慘烈。八四六年三月,武宗崩(三三歲)。翌年(唐宣宗大中元年)三月,下敕恢復全國佛寺。

846 會昌六年,唐代詩人、虔修淨土之白居易居士卒。居士晚年,曾與洛陽佛光寺如滿法師等共結“香火社”,專志念佛以期生西,時值會昌滅法前後,意義深遠。

904 天複四年,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禪師誕生于錢塘

五代十國

907 後樑開平元年,義禪師于安吉靈峰結茅,後稱靈峰寺,為淨土宗九祖北天目靈蕅益大師,長期駐錫之道場。

954 周顯德元年,吳越王錢弘俶創建淨慈寺,後為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禪師道場;淨土宗八祖雲棲闢宏大師,亦曾駐錫開法,故此寺與淨土宗關係甚深。

955
1499 (後周顯德二年)後周世宗下令廢佛,計畫整肅佛教教團,詔令廢止佛寺,毀佛像,收鐘、磬、鈸、鐸之類鑄錢是為三 武一宗的第四次法難。顯德六年,世宗胸發瘡疽而殂。翌年,宋太祖統一天下,下詔復寺立像,佛教始告復甦。《五部九卷》並《往生論註》、《安樂集》等淨宗寶典,大約毀於此之法難。

959 顯德六年,淨土宗七祖省常(9591020)大師誕生于錢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下您的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