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白雲老禪師-心地法門 第一講(摘要)

白雲老禪師-心地法門 第一講(摘要)

以禪來講,禪叫禪那,有三個含意,思惟修、功德叢林或者叫做棄惡,說明禪那現象內涵是一個甚麼面目。

思惟修:禪那是運用思想的一種方法,是談我們思想、意念方面的調整。

功德叢林:以多元化功德來說,功是一種力量,德是一種修養,集合它的修養就是多元化,依你的修養表現出饒益性的力量都可以說是功德。

棄惡:人都怕人家知道自己不好的行為,懺悔的目的就是棄惡。

禪那是一種淨靜的思考,第一靜慮可以使我們制心一處而不亂,就有了三昧的修養,三昧是在正當的情況之下,維護自己的身口意行為,能夠發起定。第二靜慮可以生天,生天也是一種修養,生天關係到功德、福報的問題。

三界眾生的現象:
談到欲界,有欲望的顯現,人的五欲財色名食睡,是人離不開的欲望,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欲的力量而完成的,欲的力量只是分別有所謂好的、不好的。

不好的是貪,貪是超越的意思,超越了自己的本分或者是維護的基本條件,正常的情況下都不叫做貪,可是還是叫做欲,可是至少理所當然、無可厚非。

人活在欲望的世界,貪的時候容易造成傷害,侵害到別人,欲的本身總離不開身口意,造作行為就是因為欲的力量以身口意去表現。

人應該從欲上面認識,不要把欲當成不好的東西,女性的乳房如果加上嬰兒,就成為養育後代的崇高意義,而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活過來的。人要做大官才能夠做大事。


欲在佛法上深入的認知,於我們的色身與心念,他要有實際的行為才能滿足他的欲,這一種叫欲界眾生,人也是如此。

色界於欲而言,可以說離於這種污垢了,進入到清靜,從貪欲到少欲,淡欲而後到無欲,僅剩一種微細的欲,不需要有實際的行為,只要心念就能滿足。

無色界是意念一生起馬上就會消失,就可以滿足他的欲望,他進入到道的世界。

目錄:白雲老禪師 系列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下您的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