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摘要] 白雲老禪師-禪宗語錄 第一~五講 (摘要)

白雲老禪師-禪宗語錄第一講(摘要)

惠能大師語錄:
惠能是顯示不識字的相,依照文字來解釋佛陀所說的法,只是文字相沒有法義。

悟與覺:
佛陀的覺悟是究竟圓滿的妙覺,悟是體會、感受、領悟到甚麼。

知識經驗可以肯定悟的內涵,知識經驗愈多,悟到的內涵愈可信。惠能從賣柴起時時都有悟,但還沒有到達滿覺。

神秀「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道如逆水行舟
惠能「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白雲老禪師-禪宗語錄第二講(摘要)

白雲「菩提樹中樹,心鏡臺上臺,從來物不物,感惹費疑猜。」

要明心見性就必須要修身養性,識自本心就是自我意識,在面對人與事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來,世間法是相對的,要能夠化解你的煩惱,才能從煩惱中間去顯現菩提

到彼岸的法義是離苦得樂。佛法跟我有甚麼關係,要把佛法融合在現實生活裡面,佛法是要從相對法中間去突破它,顯現出絕對來。

惠明引誘人走錯路,是因為人迷惑的時候都會自私,拿不起五祖衣缽,因為這一剎那他冷靜下來,他悟到衣缽不重要,惠能從五祖那得到的法的利益才重要。

惠能問,「好的也不想,壞的也不想,這時刻你想的是甚麼?」此心寂靜,但維持不久。

禪定解脫:
禪和定是兩回事,禪那是淨靜的思考,定是不亂的意思,一個煩惱能化解掉就是解脫,顯現菩提才能得解脫,如被罵了不自在,不去計較還是無法解脫,靜下來思考他罵我甚麼,找到原因就是悟了

白雲老禪師-禪宗語錄第三講(摘要)

何期自性,本來清淨:
自性,自是時間也包括空間,性是性質、本質或者本體,自從甚麼時候善良,則以前或未來都有可能不善。

自性惡與自性善都是一種障礙與污垢,因為果報由不得我們,都要去承受,顯現不出自性的光明清淨,顯現出來就是見道了,但還不是成道,要到達菩薩八地才是等覺。

般若:
闍那翻成智,一切的知識經驗,依此發揮出饒益性的力量、方法,是般若。學佛的人去面對世間問題與自己的煩惱,反而使自己見識、學習的機會更多。

白雲老禪師-禪宗語錄第四講(摘要)

怎樣利用闍那展現出般若:
煩惱,煩身惱心,從表面到內在不自在的現象。要

解決煩惱,要先問自己煩惱甚麼,認識它瞭解它以後,才去找道理與方法去化解煩惱。

自心現量,以自我意識衡量所表現出來的不叫般若。

一異俱不俱,切片的圓不俱足圓滿的圓,可以無數的悟來說明,而達到整體的圓這條件下才是般若,般若就是明妙圓覺的境界。

白雲老禪師-禪宗語錄第五講(摘要)

法脈是一個源流下來,法派是以法性寺剃度的師父來說,菩提達摩傳的是《楞伽經》,講四行二入的問題。

《楞伽經》是佛教教法而非禪法,在學派上是唯識學系的,是從有去分析、去認識。

弘忍大師傳給惠能大師的是《金剛經》,《金剛經》是從無去探討、去觀察,剛好禪宗也是從無去探討、去觀察。

而禪宗是在中國而非印度時形成的,要依據某一些經典,第一部經典是《梵天思益經》,後期以《金剛經》為主。

菩提達摩來中國的本意是弘傳佛法。

「明心見性」,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本是自己的我,學佛就是學覺悟,佛法就是能夠幫助你覺悟的道理方法,跟我修行辦道有甚麼幫助。

公案是大家公認沒有辦法化解的問題。如何是明心見性,在無明煩惱發生的時候,都有明心見性的機會。

要想明心見性,先要修心養性。

目錄:白雲老禪師 系列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下您的任何意見